CRT + Python for “crt.Screen.Send”

这个小脚本很简单,关键如何使用crt.Screen.Send和变量一起应用,需求是新建14个tunnel,并shut;然后在对这些tunnel进行no shut
脚本实现的流:

1. 配置tunnel-te 1582-1594
2. shut这些tunnel,并提交配置
3. 等待30s,收集一些基本的信息
4. 对这些tunnel进行no shut,并提交
5. 等待30s,再次收集同样的命令
6. 上面操作循环10000次
完整阅读

IPv6 for Enterprise Networks – Part2

这是第二部分的总结,包含了5-7章,看到现在,发现虽然这不是本非常好的书,但从中确实能学到一些东西,并且对部署IPv6有了初步的概念。让人不爽的就是译者的无止境的吐槽,对于一本好书,是逻辑性强,从中能学到东西就Ok了,而不是每句话都符合严格语法,如果内容确实有问题,可以直接把意见和看法发给作者,大可不必在书的下面占用大量篇幅吐槽,个人意见而已。

第五章 IPv6部署规划

这章把前几章的东西拿来总结了下,如部署IPv6的好处,效益分析,成本分析,风险,商务案例,过度团队和培训。IPv6编址在整本书中都没有细讲,这个需要找个时间细研究下,相关的技术如无状态地址自动分配(SLAAC,需要/64支持)和DHCPv6。

C/S迁移方案
从网络核心层开始部署IPv6
从服务器端开始部署IPv6
从客户端开始部署IPv6
核心,客户端和服务器全都采用双协议栈,一并部署IPv6

第六章 园区网络中的IPv6部署

这章介绍了在园区网络中的3种常规部署模型,在章节后面,用实例讲解了这几种模型,这章建议仔细过一遍,实例比较简单
完整阅读

PWHE Example on ASR9k

什么是PWHE?Pseudowire Headend,它类似于BVI,由于BVI有很多限制,所以研发了PWHE,它会利用进口的硬件资源,从而执行更多硬件级别的feature,如进出QOS等,而且BVI在一台chassis上只能支持2000个,而PWHE则更多。

那么PWHW/BVI需要部署在什么场景下呢?如下图所示:

pwhe-topology
完整阅读

IPv6 for Enterprise Networks – Part1

目前简单过了前四章,发现这本书比较奇葩,译者一直在吐槽,真的很奇怪,不好的书干嘛要译。。。另外前四章写的也不是那么好,当然这仅仅是从读者的角度。建议再看此书之前,先看下IPv6相关的基础知识,特别是地址那块,结合实验和包结构分析,这样可能效果会好些。

第一章 启动IPv6的市场驱动力

事实上,到底是否需要IPv6,还要看企业自身的业务类型和发展目标,如果一个企业所有地址都需要公网地址,而且需求量很大,极端的说想申请个A类?!不好意思,申请晚了,那么这时采用IPv6是最好的理由。相反,对于大多数中小型公司来说,几百个IPv4的地址还是可以从ISP那申请到的。部署IPv6的原因很多,没有硬性标准。
完整阅读

ASR1K OTV 组播通信问题

对于OTV的简介大家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总结《OTV 简述 for ASR1k

OTV的场景有3部分
1. SITE 1部分
2. 中间ISP部分
3. SITE 2部分

对于OTV的技术,就是用OTV把SITE 1和SITE 2通过Tunnel打通,所以相应的问题也会在这3部分中出现。SITE 部分只是通过EVC把客户的局域网桥接到OTV上,所以这部分问题不是很难TS,关键在中间ISP部分,也可以说是OTV之间的交互,本文根据如下Topology:
otv-multi
完整阅读

blonde teen swallows load.xxx videos